文通中学基础教案No.57节次第2教时课题6.1线段、射线、直线(2)课型新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主备江春兵审核陆丽芳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事实;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刻度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正确地表述。.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加强对问题的感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会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难点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及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启发、发现教具多媒体及尺规等作图工具教一、复习巩固二次备课学过程1、如图,点A、B、C、D在直线AB上,则图中能用字母表示的共有条线段,有条射线,有条直线。2、从A到B地有①、②、③三条路可以走,每条路长分别为:,则第条路最短,另两条路的长短关系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画一条3厘米长的直线B画一条3厘米长的射线C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D在直线,射线,线段中,直线最长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B、直线没有端点,射线至少有一个端点C、经过平面内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D、运动场上的300m赛跑,表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是300米第一题第二题教学步骤二、预习检测1、经过一点可以作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作条直线;经过三点可以作条直线。2、把一条线段分成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3、已知:如图平面内有A、B、C三点(1)、画线段AB(也可以说成“连结AB”)(2)、过点B、C作直线BCA(3)、画射线CABC4、如图点O是线段AB的中点,C是OB的中点,若OC=3cm,求线段AB的长.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解析“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活动一]各学习小组讨论描述:1、木工师傅锯木板时,怎样用墨盒弹墨线?2、要在墙上钉牢一根木条,至少要用几个钉子?为什么?[活动二]1、在平面上画一个点,过这个点画直线,能画多少条?2、如果在平面上画两个点,过这两个点画直线,又能画多少条?将你在操作中所得到的结论说出来,看看与其他同学的结论是否相同?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个结论。[思考]:过平面上三点中的每两点画直线,可画多少条?结论:当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画一条直线,当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可画三条。2、线段的中点引导学生画图认识线段的中点。并初步认识作图的方法。分别作延长线段,作规定两点的线段,射线,直线。作图认识线段的中点及意义。并体会基本的作图语言和要求:例如“连结”、“延长到”等等的含义。教学步骤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类型一作图例1.如图已知四点A、B、C、D。A·B·(1)画线段AB,射线BC,直线AC。(2)连结AD,交射线BC于点N。C·D·(3)连结BD,并反向延长BD与直线AC交于点M。分析:引导学生认清图形的特征。▲类型二线段中点的意义例2.如图,线段AB=8cm,C是AB的中点,点D在CB上,DB=1.5cm.求线段CD的长度.解:略变式题1、已知线段MN=7,点P在直线MN上,且MP=3,则NP=。变式题2、如图,B是线段AD上一点,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BC=3,求线段CD、AB的长度变式题3、如图,线段AD=8,AB=CD=3,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五、课堂小结在本课的学习中,你又增长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归纳:1、学习了“线段的中点”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六、当堂检测反馈1、读句画图:如图,在平面内有四点M、N、P、Qa)画直线MN,线段PM,射线MQ;b)连结NP,NP与射线MQ相交与点R;c)连结NQ,并延长,交线段PM的反向延长线于点S。教学步骤2、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DA=6,DB=4,求CD的长度。3、在直线上取A,B,C3点,使得AB=4cm,BC=3cm,若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七、课后作业(见作业纸)板书线段、射线、直线(2)一、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设计二、线段的中点例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