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包括第16课难忘九一八第17课血肉筑长城第18课血肉筑长城三课内容。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2、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3、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4、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需要关注的问题有:1、为什么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蓄谋已久?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3、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4、中共七大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为国家民族命运着想,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这是中国人民为争取生存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筑就了钢铁般的长城,全民族团结一心、英勇牺牲的精神,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决心等伟大的民族精髓,在抗战中充分体现出来,成为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的最大的遗产。应如何正确对待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等侵略事实的行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记住那段历史的目的,是要唤醒人类的良知,以求不让类似的惨剧重演,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可饶恕的。对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重新抬头,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时,我们应发扬团结奋斗的“抗战精神”。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2、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3、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4、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二、技能目标:1、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2、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体会“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含义;结合南京大屠杀的几幅图片,充分认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2、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3、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4、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蓄谋已久?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3、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4、中共七大教学方法1.线索法。本课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线索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内在联系和来龙去脉。2.识图法。学习本课时,注意把课本的插图与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结合,例如《日本占领沈阳》──九一八事变,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西北文化报》报道西安事变的消息——西安事变。结合卢沟桥事变形势图,认识到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从而理解日军为什么发动卢沟桥事变;结合《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体会“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含义;结合南京大屠杀的几幅图片,充分认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有较多的感性认识,通过影片、小说已经有较多的认识,应该通过学习,让学生有更改的认识。学生经过期中考试,态度较为端正。单元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时分配第16课难忘九一八1课时第17课血肉筑长城1课时第18课血肉筑长城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