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3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的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化学物质,是继学生学习了氧气、水、氢气、碳之后的又一种来自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在学习上述内容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所以学习本课是对化学学习方法的再现和加强,在学完本课题知识以后,将自然引出二氧化碳对人类和环境的一些负面影响和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小学科学、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对二氧化碳有了一些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将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充分体现化学的STS理念,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可见本节课的学习在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新课程认为,教师不仅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而且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注重探究学习与“用教科书教”。第二:积极引导学生获得“生活体验”,使化学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程管理体制下,教师是课程的创造性执行者,在教学中,根据探究学习的现实需要,对教科书进行“添加”、“变动”或“整合”,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和学生的探究活动积极性迸发出来,此谓“用教科书教”。这样,教科书成了依据、资源和工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对“温室效应”的介绍,以及从碳酸饮料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就是对教材的改动。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现化学的STS理念。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本节内容三维目标达成的要求,以及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分析后,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通过“温室效应”等知识学习,增强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教学难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教具的使用石蕊试纸变色演示实验装置及用品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装置及用品装有CO2的矿泉水瓶瓶装可口可乐二、说教法1、总体教学构想及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化学教学,必须要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本着这个指导思想,本节课教学中我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积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创设出探究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和交流。根据课题内容的特点,把实验作为问题的生长点,采取探究主题——实验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2、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激学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实验探究把实验作为探究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