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节化学方程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读法;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过程与方法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方法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一、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节假日的时候我们大家出去旅游过吗?你是怎样到达旅游地点的?【导入】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交通语言。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化学方程式。【师】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碳与氧气反应、水通电分解的反应吗?【师】根据化学方程式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怎样来读化学方程式呢?。【师】那么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呢?将全班36人,每6人一组,分为6组。(事先为每组准备1个透明袋,每个袋上分别注明需要组成的化学方程式,袋内提供打印有化学式包括常见的错误的化学式、反应条件等的卡片。共6个典型的化学方程式)第一组:硫在氧气中燃烧(内装卡片为S、O、O2、SO2、SO3、燃烧、点燃、=、+等)第二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内装卡片为P、O、O2、PO2、P2O5、燃烧、点燃、=、+、2、4、5等)第三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内装卡片为Fe、O、O2、Fe2O3、Fe3O4、FeO、燃烧、点燃、=、+、2、2、3、4等)第四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生】回答:路标、站牌、等。【生】交流讨论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生】尝试书写,教师指导。【生】交流得出:A.反应物、生成物的名称,反应的条件(“+”读作“和”、“与”;“=”读作“生成”);B.“每”多少份质量的反应物、生成多少份质量的生成物;C.“每”(内装卡片为KClO3、KClO、MnO2、KCl、O2、点燃、△、=、+、↑、↓、2、2、3等)第五组: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内装卡片为:KMnO4、K2MnO4、MnO2、O2、△、+、+、=、↑、↓、2等)第六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内装卡片为:CO2、Ca(OH)2、Ca(OH)、CaCO3、H2O、+、+、=、↑、↓等)【师】对组合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检查6组结果是否能准确的传递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等信息。若有错误,由各组同学进行纠错、订正。【师】能否将第一组的反应条件“点燃”改为“加热”,或将第三组的生成物“Fe3O4”改为“Fe2O3”呢?【生】讨论分析后,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一个书写原则:要遵守客观事实。【师】为什么要在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即化学计量数呢?【生】为了保证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二个书写原则: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师】将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调整相等叫做配平化学方程式,那么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呢?【生】针对第二组化学方程式P+O2--P2O5,进行讨论,找出使两边磷原子和氧原子个数都相等的方法。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解。【师】对讲解情况进行评价和补充。向学生说明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要点,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诀: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目较大的元素。【生】借助秘诀,进入“模拟演练”环节。以第三、四组两个反应为例,运用迁移规律模仿学习,通过相互指错纠错,逐渐形成技能。【师】哪位同学有更好的配平方法吗?引导学生通过“观擦法”、“奇偶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师】讲解:“1、a法”A.将最复杂的化学式计量数设为1;B.相应调整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可能会出现分数);C.两边同乘以分,分母将化学方程式配平;D.若仍不能配平,可增设“a”,根据两边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