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课告别野蛮(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古埃及人民对“阿蒙神”的崇拜和佛教的创立与传播过程,并能运用已有资料分析和获取信息,形成感性认识。(2)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字及图片材料,认识到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已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体会它对古代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尝试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正确看待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认识和理解协作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教学难点:宗教在进入文明时代后的社会作用。教学设计师:有一部电视剧《西游记》,相信大家肯定都是很熟悉,讲的是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我倒是想问同学:他们取的是什么经?知道它跟哪种宗教有关?生答:略。师:关于佛教,你们有哪些了解?可以先由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1)佛教创立于哪国?相传由谁于何时创立?他为什么要创立佛教?(2)“佛”的含义是什么?(3)佛教的教义是什么?(在这里教师可对印度的等级制度作简要解释)(4)你认为佛教倡导的众生平等在当时的社会中能否实现?为什么?(5)佛教兴盛时期在何时?(6)阿育王为何要大力发展佛教?(7)佛教外传路线如何?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佛教作为世界公认的三大宗教之一,自两汉之时传人中国后,迅速地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与儒学、道教文化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无论是王朝的更替,还是社会的变迁,都难以抹去佛教在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乃至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师:你能举例说一说佛教对我国文化影响的实例吗?生:略。师:在上节课最后,老师曾说过:古代人民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了神秘感,所以他们不断地在进行探索,但有许多现象是当时的人们无法用他们已有知识进行解释的,于是他们把许多不能作出科学解释的自然现象看成是一种异己力量,认为有某种神灵在支配着芸芸众生,因而产生了最初的宗教观念。许多文明古国的人民都有自己信奉的神灵,教材为大家介绍了古代埃及的阿蒙神。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并思考:古埃及的国王为什么要以阿蒙神之子自居?类似情况在其他文明古国是否存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宗教被统治阶级利用,变成“王国的保护神”,用以麻痹、削弱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国王常称自己是神的儿子,是按神的意志和命令行事。巴比伦国王吉尔迦美什宣称是女神宁桑所生。中国的皇帝则自称天子,“君权神授”。师:最后老师想请同学讨论一下:宗教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有何社会作用?学生分小组讨论,一组讨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一组讨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