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重点】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在坐的各位同学绝大部分住在城里,有些同学也去过农村,请你们谈谈城市和农村的景观。学生自由举手回答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并鼓励)教师讲述城市和乡村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聚落。新课教学板书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乡村和城市教师提问乡村和城市哪一个先出现?并试着说出理由。学生回答(抽取一名)略(乡村)教师小结人类一开始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聚落的形式就是乡村,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出现了交换商品的场所,交换商品的场所不断扩大后形成了城市。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教师讲述居住在城市和乡村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不同的,而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请同学们看书上第二自然段思考:学生思考1、居住在乡村与城市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2、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学生讨论后回答(注:如回答过程中有创意的,有新意的,用自己语言表达的,可以适当再加分)教师补充图片农村、牧村、鱼村、林场等不同乡村聚落类型的景观照片,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过渡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展示图片图4.16和图4.17教师讲述请同学们通过讨论说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并完成下表。学生活动(抽一位同学回答乡村,一位回答城市,活动按规则进行)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其他差异自然景观改变的差异密集度高度乡村城市过渡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即使同样是乡村聚落,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有差异的。展示图4.18学生分组讨论哪个分布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对学生的答案可加以鼓励和纠正)情境提问聚落的选择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早期,如果让你选择聚居地,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区?板书二、聚落与环境学生自由举手,发挥想象力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土壤、地形、资源、水源、交通、气候等方面有关系的。展示图片图4.20和高山图片学生根据两幅图分析平原地区和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有何不同(活动按规则进行)过渡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导致各3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示图4.21和4.22并让学生参照右边的文字说明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活动根据图4.23、图4.24和图4.25分析图中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分别抽三位同学回答,活动按规则进行)过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聚落在向什么方向发展,带来的结果又如何?板书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学生分组讨论(可联系实际,对某一区域进行分析,原来的情况如何,现在又如何,带来的结果也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教师小结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增长:占地面积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传统的橘络有些是世界文化遗产,如不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教师提问针对传统聚落被破坏的问题,你认为该如何去做?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以提示)展示图片图4.26、图4.27和其他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照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并开阔学生视野。教师提问除了这几处世界文化遗产,你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吗?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将知道的文化遗产写在一张纸上,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