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5《诗人谈诗》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VIP免费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5《诗人谈诗》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3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5《诗人谈诗》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3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5《诗人谈诗》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3
十五诗人谈诗学习目标1.对诗歌主题的把握。2.诗歌意象的认识。3.诗歌意境的体味。4.思想情感的体会。学习重难点1.象征意义的理解。2.诗句含义的揣摩3.诗歌语言的分析。一、预习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鲁藜()门槛()曙光()乍()然眺望()旷野()山峦()笼()罩弓弦()2.语解释。【乍然】:【山峦】:【眺望】:【笼罩】:【曙光】:【洗礼】:二交流三、展示1.朗读曾卓《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与鲁藜《一个深夜的记忆》的基础上,请分别概括出这两篇文章的段落大意。(1)《宁静而深远的意境》:(2)《一个深夜的记忆》:2.《一个深夜的记忆》中诗人为什么将“流进门槛”的月光误认为是“阳光”?“阳光”还有别的意思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摩下列各诗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①“月光流进门槛”②“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③“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4.曾卓对《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呢?四反馈阅读曾卓的《一个深夜的记忆》,回答下面的问题。1.阅读诗的第一节,谈谈你对“开门,还是深夜”的理解。2.阅读第二节,说说诗人在这一节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3.阅读第三节,仔细揣摩“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4.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精练,请举一例作点赏析。预习1、líkǎnshǔzhàtiàokuàngluán1ǒngxián2.乍然:忽然;突然。山峦:连绵的山。眺望:从高处望远处看。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曙光:①清晨的日光。②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反馈1.“开门,还是深夜”,这是对错觉的纠正,但是却又是颇含深意的。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所以“还是深夜”不只是对错觉的纠正,也是在另一层次上对现实的真实感受。2.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通过由风声引起的联想表达对黎明的渴望。3.它一方面是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于黎明来临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4.如:举出第一节的“流”,第二节的“仿佛”,第三节的“压”、“流”等词中的一例或其中的一节诗赏析即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5《诗人谈诗》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