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白鹅》导学设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学习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3、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难点】学习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关于作者与作品: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2、写作背景《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3、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下列词语,准备检测。导学设计【导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学习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3、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导学重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导学难点】学习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7分钟)1、导入语:“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骆宾王少时之作,抓住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写出了鹅划水的样子,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现在一起走进此文。2、示标:指名读黑板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3、自学:1)指名同学读“知识链接”,明确作者及作品。2)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3)利用工具书弄准生字词的读音,完成学北碚(bèi)麒麟(qílín)猥(wěi)鄙轧轧(gá)叫嚣(xiāo)引吭(háng)譬(pì)如盛馔(zhuàn)窥(kuī)伺(sì)分娩(miǎn)岑(cén)寂奢(shē)侈(chǐ)左顾右盼冥顽愚蠢小心翼翼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丝毫不苟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蹑手蹑脚不厌其烦大模大样【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4、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鹅这个鲜明特点的?(学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结合文中1--4各段的中心句和描写作具体分析。)鹅鲜明的特点: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作者从四个方面来表现,分别是从头颈、叫声、步态、吃相来表现白鹅的这个鲜明特点的。(1)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2)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3)步态:从容,大模大样,显得器宇轩昂。(4)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一眼三板,丝毫不苟。5、为了突出白鹅的特点,作者是怎样称呼白鹅的?“鹅老爷”。“老爷”一词原来是旧时代对有身案中的字词练习。4)正音,熟读,抄写。4、展示1)由两名学生演板,给加点字注音。2)全班听写(由老师监报)。【导学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导入语:了解了《白鹅》的写作背景,掌握了生字词,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这只白鹅的形象吧!2、自学:1)点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a、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b、为了突出白鹅的特点,作者是怎样称呼白鹅的?2)梳理本文所叙内容,小组内讨论交流。3、展示:1)各组代表回答展示,明确答案。2)其他组员纠错、补充。小结:课文是作者对在重庆郊外居住时收养的一只白鹅的回忆。“傲慢”本为贬义词,但是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的则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导学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8分钟)1、过渡语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6、你认为作者对白鹅的态度是怎样的?让作者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言概括回答。(学法指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