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一、学习目标:1.了解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并体会其中数形结合的思想;2.理解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二、问题与题例:1.问题一:复习导课(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上节课我们仅仅是通过测量和数格子,对具体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发现了勾股定理,对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是否成立呢?这需要进一步验证,如何验证勾股定理呢?2.问题二:拼图游戏.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请你利用自己准备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1)验证一:用自己准备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①如图你能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能用两种方法吗?②你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为什么?(2)验证一:用自己准备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①如图你能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能用两种方法吗?②你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为什么?3.问题三:追溯历史激发情感.(1)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据载最早是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我国历史上将图2弦上的正方形称为弦图.2002年的数学家大会(ICM—2002)在北京召开,这届大会会标的中央图案正是经过艺术处理的弦图,这既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又像一只转动的风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2)总统证法:如图是美国总统Garfield于1876年给出的一种验证勾股定理的办法,你能利用它验证勾股定理吗?4.问题四:“青朱出入图”.(1)阅读教材P12—13内容,了解“无字证明法”.(2)阅读教材P16“第3题”,了解“无字证明法”.5.问题五:“达·芬奇证法”.阅读教材P15“第2题”,了解“达·芬奇证法”.6.例题与练习:(1)教材P9“例1”;(2)教材P10“随堂练习”第1题;(3)教材P11“习题1.2”第1题.6.例题与练习:(1)教材P14“议一议”;(2)大胆探索:若△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表示为a,b,c.若∠C=90°,三边长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90°,三边长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90°,三边长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目标检测题:1.若△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表示为a,b,c.(1)若a=5,b=12,则c=;(2)若a=6,c=10,则b=;(3)若a∶b=3∶4,c=10,则a=,b=.2.某农舍的大门是一个木制的矩形栅栏,它的高为2m,宽为1.5m,现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块木棒加固,木板的长为.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cm,12cm,则斜边上的高为.4.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底边长为10cm,则面积为().A.30cm2B.130cm2C.120cm2D.60cm25.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高18m的大树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6米处,这棵树折断后有多高?四、配餐作业题:A组巩固基础1.在Rt△ABC中,∠C=90º,∠A=49º31′,则∠B=_________.2.在△ABC中,∠A:∠B:∠C=1:2:3,则其三个内角为∠A=____,∠B=____,∠C=____.3.在△ABC中,∠A:∠B:∠C=1:1:2,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4.在Rt△ABC中,∠C=90º,∠A、∠B、∠C所对的边分别表示为a,b,c,则a,b,c之间的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Rt△ABC中,∠C=90º,∠A、∠B、∠C所对的边分别表示为a,b,c.(1)若a=6,b=8,则c=________;(1)若a=8,b=15,则c=________;(1)若a=9,c=15,则b=________;(1)若c=25,b=7,则c=________;(1)若c=41,b=40,则c=________;(1)若a=30,b=40,则c=________.6.在Rt△ABC中,∠B=90º,AB=12,AC=20,则BC=________.7.在Rt△ABC中,∠A=90º,BC=2.5,AB=2,则AC=________.8.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9.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5,12,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10.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6,斜边上的中线长为5,则另一直角边的长为_______.B组强化训练1.“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