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出师表课题28.出师表主备人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词恳切。2.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3.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4.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学习重点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理解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新课导引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历来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陆游曾称赞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也有“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的名句。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诸葛亮的耿耿丹心,光照日月,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作者、题目及写作背景简介1、作者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代汉后,他建议刘备称帝,并自命任丞相。建兴元年(公元223)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得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传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有利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2、解题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3、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知识超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敞,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先帝:指刘备。而:连词,表承接,就。中道:中途。崩殂(cú):指帝王之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疲弊(bì):困苦穷乏。诚:副词,实在。秋:这里是“时候”的意思。]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然:转折连词,然而、但是。内、外:内,指朝廷内。外,指边境上。忠志:忠诚有志。忘身:奋不顾身。……者:……的原因。盖:副词,表示解说原因,原来是。殊遇:特别的知遇。陛(bì)下:指刘禅。]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