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主备人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时间年月日分管领导课时一课时第周第1课时总第1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知道秦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秦始皇本人及其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培养学生把握历史时空的技能和正确运用历史地图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自我归纳、小组内合作探究、自我评价等方式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理解秦统一的必然性及重大历史意义,初步具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探讨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提高学生理性的历史思辩力;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学习态度,以达到完善人格,塑造性格,实现自我价值的终身发展目标。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难点:对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开门见山的知识复习法到入新课过于单调,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热情,选择一段关于兵马俑的录像资料,利用课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又是怎样巩固自己统治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内容。”〈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教师先对秦始皇的画像进行介绍,要求学生用史实对其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谈体会并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新课“兵马俑的壮观景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秦王嬴政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豪情万丈的英雄气概。那他是怎样统一全国?学生先独立阅读P50—53内容,并进行自我历史功绩进行评价。知识的体系为:一、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为什么是其最大的历史功绩?辅之以多媒体课件〈〈英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B、C;2、统一全国文字、货币、度量衡;3、为加强思想统治,“焚书坑儒”;4、巩固边防: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2、穿插三个探究性问题:A、秦统一后实行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周青臣为正方、淳于越为反方进行辩论)B、理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C、你是怎样看待“焚书坑儒”的?〈三〉自我评价,拓展思维。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梳理自己的收获,同时列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无论收获还是疑惑,除知识与技能外,更应包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比如怎样与人合作、如何进行辩论、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方法问题;情感体验等。)归纳,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同时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确定中心发言人。最后,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交流。教师在其中引导并进行评价(语言要简练幽默并能和学生思维交相辉映)。①小组内部自我评价,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小组成员都应积极发表观点,其他成员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完善补充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并作好笔录。)②组间互评,交流心得体会;(完成对知识的重新构建;启发思维,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构建,这是学习的更高层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学案,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一)自主学习。1、东周分为和。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4、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5、说出战七雄、、、、、、。6、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2)历史上把“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春秋时期(3)请列举此时期齐、楚、晋诸侯国的著名国君?齐桓公楚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