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洋务派。从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该运动虽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在客观上具有一些进步作用。二、课程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列举洋务派所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的背景与影响、地位与困境,认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通过精选材料让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知历史本质的探究能力。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体会洋务派勇于走出传统、勇于接受新事物,艰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胡林翼的激愤说明:通过历史故晚清有位名将叫胡林翼,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有一次他来到长江边的山坡上观察地形。突然,有一艘西洋轮船在长江上逆流而上,速度惊人,将江面上的其他中国帆船远远的抛在身后。目睹此情此景,胡林翼忧虑中西方实力的巨大差距,激愤难当,当场吐血倒地。教师:为什么见到一艘小小的外国轮船驶过,胡林翼就会如此激动呢?他从中看到了中西方的什么差距?学生:轮船的差距,器物、技术的差距教师:19世纪60年代,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岁月,在垂暮的清朝统治阶级中,一批开明的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主导了一件亘古未有的大事,给陈腐的清王朝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就是洋务运动。事分导入,形象、生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说明:通过表格直观形象的获取认知。(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风雨如晦,时代的挑战教师:阅读“晚清大事年表”,概括一下当时的清王朝面临着什么样的情况?展示:晚清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2~1865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内忧外患、内外交困展示:“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人物图教师:面对这样一个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已有的历史经验无法解决新的时代问题,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官员选择了前所未有的应对策略——“师夷长技”,向打败我的敌人学习,他们因此被称作“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派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的哪些长技呢?展示: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中国文物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李鸿章学生: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技术。展示:“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教师:从材料中概述,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有哪些呢?学生: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即维护封建统治。教师:洋务派打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希望通过利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时代的变局迫使他们做出改变,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改变呢?二.被动中开始,自觉中进行教师:用最适合你的学习方式总结概括出洋务运动的内容。学生:阅读课本,概括洋务运动的内容,对于用何种形式来归纳概括不做强制要说明:本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材料分析,使学生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答案,师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探究,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引向深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并不强调用何种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式。求,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表格、列举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展示:“洋务运动内容一”时间内容1861曾国藩最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5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1866左宗棠设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1870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1888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教师:洋务运动早期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兴办军事工业、军事方面展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局教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