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自主预习一目标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品的意蕴。(重点)2.研读,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难点)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二走近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出版了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代表作有《橘子红了》《七月的哀伤》《桂花雨》《琦君寄小读者》等。三背景资料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琦君《乡思》)四字词预习1.识记音形分量()供品()炮制()新鲜()气氛()凑齐()甘醇()健脾()薏仁米()家pēi()过yǐn()挑tī()脸jiá()chóu()谢gǒuqǐ()wēidùn()2.辨识字形(zhēn)酌(kān)测(tiǎn)舐(tiān)加落(mù)羡(mù)(gǎn)榄鸟(kàn)(xiāo)夜云(xiāo)(sā)谎(chè)职3.理解词义(1)过瘾:。(2)大约摸:。(3):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4)一马当先:。(5):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6):自家酿的酒。课堂探究一、课文感知(一)事件线索1.琦君的散文大都形散神凝,一线贯穿。作者记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事?贯穿其中的线索是什么?(二)信息提取2.本文处处洋溢着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请结合文意各举一例,简要说明。民风之美:人情之美:二、深层探究(一)语言品析3.作者设喻奇特形象,请具体赏析下面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4.本文细节描写精彩,请以下面的句子为例,品味其对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2)“我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3)“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二)人物形象5.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三)思想感情6.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拓展延伸7.“思乡”是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写出两句表达这种情感的古诗句,并附上作者。【参考答案】自主预习四、1.fèn/gòng/páo/xiān/fēn/còu/chún/pí/yì/醅/瘾/剔/颊/酬/枸杞/煨炖2.斟/勘/舔/添/幕/慕/橄/瞰/宵/霄/撒/撤3.(1)满足某种爱好(2)方言,大概的意思(3)如法炮制(4)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5)顾名思义(6)家醅课堂探究1.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线索是春酒。2.民风之美:新年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邻里之间的亲密随和、融洽温馨,令人难忘。3.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我”贪喝春酒,喝完后的样子,写出了“我”贪心、自在与得意的神情。4.(1)这一典型细节,一是逼真而形象地描绘出童年的“我”的天真、得意、兴奋、喜悦的神态与动作,“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活画出了小孩子得到心爱的宝贝后那种激动、向人炫耀的神情态度。二是写小花猫的“直舔”与“呼呼地睡觉”,是从侧面赞美八宝酒。(2)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