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白鹅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阅读探讨中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白鹅》选自,作者,中国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七年级上册学过《》,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人。2.、写作背景简介《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3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狂吠()净角()窥伺()()大模大样()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初读课文1..第1段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探究二:再读课文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2.“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第二课时探究一:析读课文认真默读课文,研究课文1~4段的写作手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探究二:品读课文1.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我的收获1.文章抓住白鹅的特征,运用手法,从﹑﹑四个方面来描绘白鹅,表达了对白鹅的之情。2.体会文中生动描写的妙处,你觉得如何才能使你的描写语言更生动?白鹅自主学习1.《中国现代散文精华》丰子恺3.略第一课时探究一:初读课文1.引出下文。2.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探究二:再读课文1.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姿态: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吃相: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2.首先,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性。长长的脖子和“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但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探究一:析读课文对比手法第1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鸭比较着写。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小心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接着,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狗比较,不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第3段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鸭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鹅却傲然地站着。通过鹅与其他动物的对比,可以看出鹅傲慢个性。探究二:品读课文1.例(1):“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一个义愤填膺,猛烈进攻;一个自知理亏,仓皇逃窜。两相比照,狗的卑琐更衬出了鹅的傲慢。拟人的手法使得描写形神毕肖。使用短句,朴实自然、简洁流畅。例(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象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这里兼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鹅的叫声及反映的傲慢之气写得活灵活现,极富情趣。前一句,用“无论……都……”强调其傲慢到了“铁面无私”;后一句用“大爷怒骂小使”作比,生动形象引发联想,令人忍俊不禁。2.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