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梳理写作思路,培养整体把握能力及概括能力;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其作用。[学习重点]:熟练朗读,培养语感。[学习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二、作者及背景:1、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2、背景简介: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残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他既对清王朝的专制主义极度不满,也渴望能涌现出大批力矫时弊、拯救中国的人才。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三、初读课文,疏通文句智力夭病直密正绳复全鬻悉遏孤癖之隐诟厉穷欹斫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梅病,损伤)//而江浙之梅皆病(显出病态)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残)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有病态)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三句话。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而江浙之梅皆病;辟病梅之馆以贮之2、概括各段大意。五、熟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人画士的“孤癖之瘾”是什么?2.首段末句中的“此”指什么?句前的冒号有何作用?3.面对“江浙之梅皆病”这种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4.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六、本文句句说梅,有没有言外之意?“托物言志”: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巩固练习](一)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日:“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禽:通“擒”。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及羽杀颜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B.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C.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4.面对曹公厚赐,关羽“终不留”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我的收获]:11.(2分)C12.(2分)我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才会离开。(译出“乃’’得1分,大意对得1分)13.(2分)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划对两处得1分,划对三处得2分,划五处及五处以上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