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刻划人物性格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3、学习左光斗的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4、了解“逸事”文体特点。【学习重点】学习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刻划人物性格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课前导学】1、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卷九。作者:方苞,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自号望溪。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清初散文家,清代古文“桐城派”三大家之一。2、桐城派的创始人是方苞。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承先启后的人物是刘大櫆,建树不大;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倡“义理(内容合理)、考据(材料确切)、词章(文词精美),三者不可偏废。”3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明朝桐城人。明万历进士,曾任大理少卿;左佥(qiān)都御史。天启四年,左上奏弹劾魏阉党三十二条斩罪,被诬下狱,受酷刑死于狱中。“忠毅”是他的谥号。逸事,指散失的没有流传的事迹。【课堂学习】一、字词积累(一)解释下列加框的字词1、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2、微行入古寺。(隐藏身份改装出行)3、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刚刚)4、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惊奇的样子)(签署)5、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遭受)(将)6、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换上)7、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暗中、悄悄地)8、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眼眶)9、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完了)(昏暗、不明白)10、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等待)11、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闭口)(小步紧走)12、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告诉)13、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常常)14、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抖动)15、或劝以少休,公曰:(有人)(稍微)16、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训练)(到)(府邸)17宗老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交好)(语气词)(二)圈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史朝夕狱门外(早晚,名词作状语史朝夕(候于)狱门外。)涕泣谋于禁卒(涕,眼泪,名词作动词,流眼泪。)草屦(草鞋,名词作动词,穿上草鞋。)则席地倚墙而坐(席,意动用法,以……为席。)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手长鑱(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三)虚词【则】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副词)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漏鼓移则番代(就。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虽】虽家仆不得近(即使。表示假设关系)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焉】卒感焉(于之<对此>。兼词)于是余有叹焉(不译。语气助词)万钟于我何加焉(呢。表示反诘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盘盘焉,囷(qun)囷焉(地。形容词词尾,助词)(四)特殊句式为(之)掩户(省介词宾词,“之”代史可法。)叩之(于)寺僧(省介词)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史朝夕(候于)狱门外(介词结构后置,且省略谓语)或劝(之)以少休(省略句)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判断句)二、文意理解:本文就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这一角度,通过几件逸事的记叙,表现左光斗识才、惜才、为国选才的品格和一心为国、临危不惧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左、史两人的崇敬之情。文章写得形神毕备可歌可泣。本文的选材、谋篇、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都有其特色,这里简介以下两方面。一、通过行动、语言和肖像的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每处限填两字)。如写左光斗注意了解民情,能深入民间,又不愿惊动当地官民的工作作风,是通过“风雪严寒”中“微行”这一行动反映出来的。写他在古寺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