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亚非文明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二、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对学生进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本期开始,我们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第一站,了解了世界人类的形成。那么,我们的第二站就去考察上古亚非文明吧!强调上古即指奴隶社会的历史。学习新课:出示亚非两大洲地图,上面标有几条标志性的大河,指导学生观察。师强调亚非文明是大河文明.(一)神奇的金字塔1.尼罗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和认识尼罗河的重要性:尼罗河流经埃及全境,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明。2.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很多法老都喜欢选这一带建造自己的陵墓,金字塔就是他们的陵墓。大家看课文,在吉萨一带发现了多少座金字塔?那么最大的一座叫什么金字塔?(学生回答)3.金字塔的建造之迷师:(肯定学生的回答)金字塔不但名字好听,而且其建造及内部结构有着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迷,非常神奇。现在我们就从一座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开始探索金字塔之迷。请同学根据课本第9页和第10页上的内容给大家介绍这座金字塔。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巧合,或是“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你怎么看?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在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奴隶制时代,埃及人依靠简单的协作,创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奇迹,真是难以令人置信。但是金字塔屹立了四千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修建金字塔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二)汉谟拉比法典带着金字塔的神秘,我们又去空中花园的国度——古巴比伦看看。1.师发问:大家发现没有,这里(指着古巴比伦)是今天的哪个国家?这里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我们把这里称为两河流域。因为这里有两条河流孕育着古巴比伦的文明,“两河"是指哪两条河?(学生回答)2.《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出示预习提纲目的:内容:宣扬思想:性质:地位:师分析强调法典的宣扬思想(结合石碑图及部分条文)古巴比伦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做到了国家有法可依,实在是不简单。法典对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和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正是法典的先进之处,所以法典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并成为研究古巴比伦奴隶社会的第一手材料。它不愧为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接下来我们再去南亚的印度河,寻找古老的印度文明。(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在古印度社使用补充学生根据提纲预习学生表演学生了解种姓制度的内容会中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就是种姓制度。学生活动:游戏(在四小组中各选一位同学以A、B、C、D为编号,每人代表一个种姓,每人说一句话后,让学生猜猜他们分别代表哪一种姓并按种姓的高低顺序排列。)A:“我是保卫国家,保卫婆罗门的武士,不用劳动不用纳税。”B:“刚才幸好跑得快,要不就被武士抓走了,但是现在我到哪去安身呀?”C:“今天我得主持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D:“田里的庄稼熟了,明天我就可以去收了。”阅读第三子目,在书上圈画出相应的知识点: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归纳:1.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