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1、基本要求:(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知道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4)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5)知道木炭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2、弹性要求:(1)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比较以及吸附引起的的压强变化。(2)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的介绍。3、发展要求:(1)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2)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气体的猜想与验证。4、不宜拓展: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的可燃性与还原性。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教学准备1、[实验6-1]所需的有关器材及药品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第二课时)二、碳的化学性质[讨论引入]:我们知道,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那么,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否相同?1、常温下:[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设问]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图6-6,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学生讨论回答]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讲解]: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1)可燃性[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解]:当碳燃烧充分时,可生成二氧化碳;C+O2===CO2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C+O2====CO2(联系生活实际讲解。)[提问]: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讲解]:可用燃烧的方法,利用碳具有可燃性。[小结]:碳跟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但碳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其产物不同。2)还原性[实验]:演示[实验6-2][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比较,巩固制氧装置。[现象]: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得产物为二氧化碳、铜.[设问]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点燃点燃[学生板演][原理]:C+2CuO===2Cu+CO2↑[分析]从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讨论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讲解并板书]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4Fc+3CO2↑请问: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总结]: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碳氢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可燃性氧气充足:C+O2====CO2氧气不充足:C+O2====CO2点燃2H2+O2====2H2O还原性C+2CuO===2Cu+CO2↑H2+CuO===Cu+H2O板书设计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二、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1)跟氧气反应:(氧气充足)高温点燃点燃△高温(氧气不充足)(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C+2CuO=====2Cu+CO2↑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