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不少国家曾经侵略中国,其中对中国侵略程度最大,影响最深的当数日本。那么,日本是何时开始大规模对中国开始侵略的呢?这就的上述到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虽然我不喜欢日本。但是,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想请大家思考,同样面对民族危机,为什么日本和清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为什么日本最终摆脱了危机走上了强国的道路而清政府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从中我们也许能学到点什么。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友好的邻邦。和中国一样,日本实行的也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随着西方列强在全球的扩张,日本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的国门也被迫打开了,日本也陷入了即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但是,和清政府不同的是,面对民族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以改革求生存的战略方针。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逐步摆脱了封建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日本逐步收回主权,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和英国一样,日本也是个岛国,资源稀少,市场狭小。而且日本的资本主义建立要比英国晚200多年,为了尽快地赶超西方列强,日本必须尽可能得缩短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因此,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朝战争,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朝鲜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随后,日本把它的目光指向了中国,决定发动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为此,日本进行了精心地准备,课本15~16页的小字部分就介绍了日本是如何精心准备的,大家可以迅速浏览一下。就在日本精心准备发动对华战争时,清政府又在干什么呢?1894年,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这个控制着中国政权的女人准备好好庆祝一下,毕竟也是花甲之年了嘛。因此,她早早地开始进行了准备。她不仅要求各省上交贡品,而且准备好好地修一下颐和园以供祝寿之用。修颐和园无可厚非,但是由于长年对外作战,军费的消耗加上大量的战争赔款,清政府的国库已是无钱可用。怎么办?寿总不能不祝吧。这时,慈禧将她的目光瞄向了海军,她以海军建成之后从来没发挥总作用为由将海军军费挪为己用。于是乎,从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后,没有再添过任何船只。1891年之后,又停止购买枪炮弹药。到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的舰船吨位已经落后于日本之后。而且船龄老化,行动迟缓,火力较差。因此,战争还没爆发,胜负已经是可想而知了。那么,战争又是如何爆发的呢?2、爆发:丰岛海战在课本16页上第5行小字开始就介绍了战争的爆发过程,大家迅速浏览一下。丰岛海战之后,中日双方又先后进行了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战役、一直到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政府是一败再败,最终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以惨重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战争。在诸多的战役中,以黄海海战最为著名。它向充分我们展示了清朝的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顽强地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3、经过:黄海海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完成护送清朝援军到鸭绿江口的大东沟的任务之后,准备返航。这一消息被日本间谍侦知。于是,一支庞大的日本舰队出现在大东沟西南的海面上。北洋舰队的海军提督丁汝昌立即指挥舰队,沉着应战。激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多处中弹,舰身严重倾斜,沉没在即。这时,致远舰的管带邓世昌并没有慌乱忙着逃生,而是冷静地观察战局。他发现,日本的旗舰吉野号依仗船快炮猛,气焰十分嚣张。邓世昌决定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