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词五首一、学习目标1、反复吟诵,能背诵五首诗歌。2、能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4、品味诗歌语言。。二、重点难点1、能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读名句佳句。一、名句默写1.足蒸暑土气,。2.,但惜夏日长。3.吏禄三百石,。4.东风不与周郎便,。5.山河破碎风飘絮,。6.,零丁洋里叹零丁。7.,,山河表里潼关路。8.《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9.《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诗句是:,。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高度概括了历代人民共同遭遇的句子是:“,;,!”二、课内古诗词鉴赏(一)(2013·白银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1.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飘絮”喻,以“雨打萍”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12.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二)(2012·巴彦淖尔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3.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三)(2011·德宏中考)阅读古诗,完成14、15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4.诗歌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15.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一)(2013·扬州中考)阅读诗歌,完成1、2题。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哪里?答: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答:(二)(2013·丽水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偶题朱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注】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3.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答:4.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情。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答案:1.背灼炎天光2.力尽不知热3.岁晏有余粮4.铜雀春深锁二乔5.身世浮沉雨打萍6.惶恐滩头说惶恐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1.国事衰微或山河破碎坎坷的身世或身世浮沉。12.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或: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13.选C。末句暗示此战周瑜如果失败,历史形势将会完全改观。14.诗人的马鞭15.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1.本题考查语言品析能力。先理解“苍苍”“切切”的含义,然后想象和联想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点出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答案: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了秋夜的凄清。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第一问,抓住“月”“荞麦花”具体形象及其“明”“如雪”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突出整体氛围的特点。第二问,结合其他诗句中关键词“行人绝”“独”,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