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课题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课时日期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蒙古政权的建立、忽必烈改制、行省制度的创立、元朝的疆域等重要史实,学会叙述基本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了解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等史实,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理解文化趋同的含义和表现,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学生课下收集成吉思汗、忽必烈的相关资料,课堂上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指导阅读《元朝疆域》图,提高识图能力,感官上体会元朝疆域的广大。关于元代人分四等的史实,让学生学会制表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等内容的学习,认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强大政权,元朝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和人格魅力。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介绍了元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又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业进一步拓展,成为继秦、西晋、隋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期。它确立的行省制度,有效的管辖了边疆地区,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仍可看到它的影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复习旧知预习反馈1:宋代的社会主体有()()()()。2、()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听写检测,学生互相批改并改错复习巩固课堂导入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成吉思汗的图片,请学生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说一说他的故事。播放有关成吉思汗的歌曲,请学生说出相关内容后导入新课。学生讲述成吉思汗的故事引出本课主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学习导航阅读课本第一目:解决问题1、说一说蒙古族的兴起,蒙古族是怎样实现统一的?蒙古政权的发展壮大?阅读课本第二目:解决问题1、蒙古政权是怎样完成全国统一的?2、忽必烈为什么要进行改制?主要内容?意义?3、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体会其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阅读第三目解决问题:1、元朝实行的政策是什么?2、说一说回族是怎样形成的?3、元朝的文化趋同表现在什么地方?联系:《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让学生讲讲蒙古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联系岳飞抗金的故事,说明文天祥也不是民族英雄联系唐朝的民族关系回族的生活习俗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解决疑难问题:1、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政治上,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质,建立行省制度。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2、元朝的民族融合:一,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逐渐融合为一体,二,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进入中国,同汉蒙古等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所谓文化趋同,实质是各民族向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靠拢、民族融合的过程。分析思考能力知识梳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忽必烈统一全国1279年改革:目的;内容、意义民族分化政策——文化趋同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线索的讲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复习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掌握蒙古政权建立的时间、忽必烈改制的内容、行省制度的创立和影响、元朝的疆域等重要史实。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强大政权,元朝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和人格魅力。中华民族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和融合中才逐渐形成的,我们要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局面,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学生重点理解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后材料阅读。自我测评《学检》随堂演练1.议一议中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是怎样逐渐融合的?2.收集有关文天祥的故事,在班级小组里交流。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小组,一同去寻访有关文天祥的历史遗迹。复习巩固并检测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