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学习内容第三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有关史实。2.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重点)3.从历史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全面认识曹操形象。(难点)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二、探究交流(一)整体感知3叙事的线索是什么?【点拨明确】身死因才误。4再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点拨明确】第一部分:(1—3自然段)曹操焦虑战事,以惑乱军心为名,处死杨修;第二部分:(4—9自然段)插叙杨修之死原因;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曹操强行进兵失败,厚葬杨修。(二)深层赏析1再读课文,课文写的杨修犯曹操之忌诸多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曹操对杨修的忌恨心理程度是怎样变化的?【点拨明确】①鸡肋事件杨修:“来日魏王必班师”,以鸡肋之意对。曹操:“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②改建园门事件杨修:“丞相嫌园门阔耳。”曹操:虽称美,心甚忌之。③一盒酥事件杨修:竟取匙与众分食讫,“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喜笑,而心恶之。④梦中杀人事件杨修:“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闻而愈恶之。⑤藏吴质事件杨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曹操:因疑谮害曹丕,愈恶之。⑥试才干事件杨修:“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曹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⑦作答教事件杨修: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曹操:大怒,已有杀修之心。曹操从“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亦不喜植”——“有杀修之心”,可以说是层层加深,最后直到杀死了杨修。2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点拨明确】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3分析杨修之死的原因。【点拨明确】①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②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担心他左右自己的家事。③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四、展提升杨修可以说才华横溢,曹操因为他的“才”而赏识重用他,也因为他的“才”而杀了他。那么杨修之死给我们当代青少年什么启示呢?【示例提示】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唯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杨修的死与他的个性心理有关。如果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就无法适应团队和群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