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和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过程与方法】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客观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二、重点难点重点:从现实出发,通过列举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难点:“工业化、城市化”等抽象、专业内容的理解;感受、理解现实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三、教学方法:学生活动和教师启发相结合,信息资源整合法。四、教学设计:一、问题导入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的发明?它对人类的生活有影响吗?你能举哪些例子来说明?(蒸汽机、汽车、发电机、电灯、电报、电话、飞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我们出行离不开火车、汽车和轮船,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都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文明,影响人类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工业革命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过程(一)工业化和三大产业。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社会小调查:家庭成员的职业及工作情况。(对家庭成员职业的调查简便易行,注意调查对象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从曾祖父辈到父辈。可将学生的调查进行大致统计,从中可看到中国百姓在工业化前后职业变化,从而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变化。对家庭成员工作情况的了解可以进一步说明其它一些问题,如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工人越来越多;工业发展也促进农业的巨大变革,农业生产机械化等。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国家不同,工业化程度不同。)2、提问:你是否知道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的?手工业归属于哪一产业,为什么?“城市,因为人口、资本、享乐和需求的大聚集,必然对住房、水、电、热、交通、文化、教育、通讯和享乐设施产生大需求。大批的第三产业因此应运而生。”(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3、思考:工业生产部门中哪些工厂分别满足了我们穿衣、饮食、住房、交通运输、生活日用品等方面的需求?衣:纺织厂、服装厂、化纤厂等。食:食品厂、罐头厂、饮料厂、面粉厂等。住:建材厂、水泥厂、自来水厂、发电厂等。行:机车制造厂、汽车制造厂、造船厂、汽修厂等。生活日用品:文具厂、家具厂、钟表厂、日用化工厂等等。从问题解答中得出工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比重不断上升,工人越来越多,从而得出工业化的概念,这样,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事例。(二)城市化。1、设想: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历史上城市的形成。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镇和城市,这就又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的运动――城市化。因此,工业化必然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又进一步推进工业化。2、看表格: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思考:为什么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多?3、社会小调查:人口流动情况(在表格中填上爸爸、舅舅等家庭成员)。从调查中说明随工业发展,家庭成员因不同需要,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越来越多,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这就是城市化。“大工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必须住在近处,甚至在不大的工厂近旁,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他们都有一定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还要有其他的人,如裁缝、鞋匠、面包师、泥瓦匠、木匠都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