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甘基本历史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情意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三、教学模式(或方法)导读式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教师个人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归纳: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纯真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二)、新课讲析:一、新时代的曙光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⑴、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并存⑵、为什么会出现两上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⑶、为什么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暂时的历史现象?结合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来理解。3、十月革命1、彼得格勒起义原因: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时间:1917年11月6日晚(俄历十月)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结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A、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C、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E、经过三年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C、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三)、小结本课提问:为什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会受到工人和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明确: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四)、布置作业:1、练一练;2、活动与探究;【板书设计】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五、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