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自主预习一目标导入1.通过概括事件,了解母亲教子和为人处事的方式。2.通过赏析人物描写,结合事例,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重点)3.学习朴实自然、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难点)4.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学会关爱、回报母亲。二走近作者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三背景资料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的代表,她的美好品德即便是在今天仍有教育价值。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胡适身上,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开明的母亲。她23岁守寡,直到46岁去世,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这篇文章就是胡适为纪念母亲而作。四字词预习1.识记音形吹笙()绰号()轻薄()拧肉()庶祖母()文绉绉()宽shù()mó()画抽ti()锁shi()眼yì()野mán()责fá()2.辨识字形活(pō)(bō)款(wéi)妙(wéi)肖(wéi)维护(diē)倒忙不(dié)嬉(xī)戏笑(xīxī)(chuò)绰号泥(nào)淖(wǔ)辱(huì)涩教(huì)3.理解词义(1)文绉绉:。(2)轻薄:。(3):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4):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5)质问:。(6)下流:。(7):游荡无赖之徒。(8)管束:。(9):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课堂探究一、课文感知(一)结构思路1.理清本文的结构思路。【第一部分】(1——4段),写自己童年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第二部分】(5——12段),写母亲对我的和对我在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部分】(13段),总写母亲给我的的影响。(二)内容概括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二、深层探究(一)人物形象3.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母亲在“我”心中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分别举例说明。4.本文善于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性格品质。请完成下面的表格。有关母亲的事例母亲的性格品质对我进行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1)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2)(3)事事格外容忍,与家人和谐相处(4)自尊、刚气(二)语言鉴赏5.本文用词准确,意蕴丰富,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6.细节描写能起到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注重运用细节描写,请反复品读下面的句子,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1)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2)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三)思想感情7.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四)写法探究9.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有人认为属于离题,请谈谈你的看法?10.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训导之外,还要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五)拓展延伸11.对文中母亲的为人、教子的方式,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述理由。12.你的母亲是如何教导你做事、做人的?请与同学们交流。课堂小结一文章主旨作者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