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三学四导”导学案主备人:xxx审核人:课型新授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题迢迢牵牛星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诵读有感情。2、理解诗歌以神话故事喻现实生活的手法,体会诗歌主题。3、体会叠词使用的妙处。(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诗歌三步读“的方法,并能转化运用。(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把握,体会到社会战乱给当时的劳动妇女带来的身心伤害。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以神话故事喻现实生活的手法,体会诗歌主题。2、体会叠词使用的妙处。导学过程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汉魏晋诗三首之一的《迢迢牵牛星》。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这就使我们明白了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为何以迢迢牵牛星为题了。这些诗作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迢迢牵牛星》,慢慢咀嚼,细细品位,把握其意蕴之所在。自主预习单:互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助探学1、我们今天学习《迢迢牵牛星》。请哪个同学来背这首诗。2、请你来回答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3、你认为怎样阅读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感情?要准确理解一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除了品味语言、了解诗的背景等之外,还得学会抓住诗中的意象。意象听去陌生,其实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就是诗中的人物,或景物。如刘禹锡的《秋词》,当中的意象就是晴空、一鹤。晴空湛蓝,鹤冲云霄,这景色多美呀。再加上诗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语句,我们就知道这首诗诗人要抒发的感情是(对秋天的赞美热爱之情。)4、这首诗选自何处?(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一组诗的名字,它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演义开头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古诗十九首大都抒发了那个时代离家在外的游子和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感伤之情。古代有位文学评论家叫钟嵘,他评价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你觉得《迢迢牵牛星》当得起这个赞誉吗?请同学们紧紧抓住诗中的意象,用自己的感情去碰触诗人的感情,用自己的想象去还原填补诗的意境,品读这首你们自认为很熟悉的诗,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或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5、诗歌赏析A、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为什么用“河汉女”而不用“织女星”?与前面的“星”重复,又不押韵,而且河汉女还引起下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态。起笔就引导人们抬头仰看深邃广阔、星汉灿烂的夜空,让人们神思直飞向那个凄婉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B、“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C、织女是天上最能织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却织不成一匹布,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织女内心强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这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伤心《诗经》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D、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是有人压制了她的爱情。这句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顾城《远和近》。近在咫尺却如在天涯,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比较《天上的街市》有关的语句,表达诗人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这儿却表现了织女不能与牛郎相见的痛苦。两相对比,我们更同情饱受思念离愁的织女。E、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以女子的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