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故乡【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2、了解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3、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学习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2、了解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学习难点】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教学时数】四课时第四课时巩固复习1、给加点字词注音:阴晦()瓦楞()胯()下獾()秕()谷鹁鸪()()髀()嗤()笑絮絮()瑟()索蜷()缩寒噤()折()本惘()然恣睢()()潺潺()黛()色愕()然五行()2、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3)、我问问他的景况等。他只是摇头。3、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中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了”?5、杨二嫂在文中是个次要人物,那么不写杨二嫂只写闰土好不好?6、“我”是一个什么形象?“我”感到自己和闰土之间隔了一层怎样的厚障壁?7、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精读精练】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问题。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②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0、这是《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11、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12、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13、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学后记】第四课时答案2、惊慌害怕的样子;一种隔膜;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可奈何。3、小英雄;天真活泼,神奇的故事。4、木偶人;迟疑沉默;多子,饥荒,苛捐杂税,兵匪官绅等。5、若不写杨二嫂,文章会显得单薄,杨二嫂对“我”的“隔膜”是构成《故乡》深刻主题不可缺少的部分。6、苦苦思索,探求生活新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等。7、表现了“我”既对“新的生活”充满向往,又对能否实现不免迷茫的真实的思想。“手制的偶像”比喻“我”的主观思想。如果说闰土是用泥塑的偶像来麻木自己的话,那么“我”则是用“希望”来安慰自己。10、对家乡现实的不满;对故乡人与自己形成隔膜的郁闷;对故乡人精神麻木的悲哀;对新生活的思索和渴望。11、奔波劳苦;劳苦悲惨;处心积虑算计别人。12、没有苦难,安居乐业,没有人与人的隔膜,亲密友好的生活。13、这种看法不对。理由是:“我”不留恋现实中的冷漠悲凉的故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满中流露出的是改变现实的迫切愿望,曲折地反映出“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