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几件大事: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新千年APEC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内容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贯穿过去所学的有关中日、中美关系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将新旧中国的外交情况加以对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强才能屹立于世界之上,获得尊重,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教师始终应把握住外交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条主线,让学生明白外交情况改变的原因就在于:自强;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外,还可以将外交之自强升华为个人进步之自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变和APEC会议的内容,主题。教学难点:中国外交新发展的原因一、导入新课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初登国际舞台的50年代:1、外交政策、原则和方针?2.外交环境: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头一年与哪些国家建交?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何?(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过渡:新中国在正确的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在合理原则的指导下,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的中国外交舞台上可谓好戏连台,究竟有哪些精彩剧目在那个时代上演,请大家阅读课文,了解一下。板书:外交事业的发展讲授新课(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阅读课本第一段,结合前面所学,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状况?(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禁运、军事包围威胁,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阅读第三段,到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谁能总结一下?(1)1971年,基辛格访华;(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双方建交(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过渡: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两位伟人的手握在一起许久,后来尼克松深情的回忆这次握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呢?(明确握手含义:中美两国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3、美国政府在什么问题上的立场一贯坚决不变?(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4、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主要原因有哪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变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的要求。)5、为什么说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的要求?(从美国来讲:a.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b.增加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来说:a改善国际地位;b.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c.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6、纵观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发展?(求同存异的方针,共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挑战,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教师过渡: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外,中国在外交上还有那些成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二)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教师强调: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出示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上空飘扬》、《乔的笑》2、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b、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三)1972年中日建交:1、中日双方,渊源深厚,曾经他象我们不断学习,后来却又参与和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同学们谁能列举一下。(培养新旧知识联系能力)2、讲述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