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计算2、学会溶液稀释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编写计算应用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计算为载体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态度。学习重难点:溶液的配制的计算和稀释计算学习重难点:溶液的配制的计算和稀释计算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配制几种溶液,投影或演示板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稀释(或浓缩)和混合的计算教学环节教师调整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实验室所用的几种溶液溶液的配制计算溶液稀释计算创设问题情景:这些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是怎样配制出来的?投影或板演教材P162练习与实践,启发,点拨创设问题情境P162练习实践6小题创设问题情境P161活动与探究(2)小题,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不同之处再哪里,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新困难?创设问题情景: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g的食盐溶液变为溶质质量分数10g的食盐溶液,怎样操作?观察,思考思考,交流,讨论交流,思考,讨论,尝试编写计算应用题。思考,交流,讨论思考,交流讨论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时间交流,再交流中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分清何为“已知量”,何为“未知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计算结果。通过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溶液配制的理解,同时与物理学科的密度公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稀溶液是浓溶液加水稀释而成的,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