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一、课堂目标: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理解变化的原因,知道什么是恩格尔系数,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二、重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难点: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二者关系的把握三、教学流程【自主学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实行的伟大决策;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3.我国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已不到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以下,创造了的世界奇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也发生显著变化。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逐年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4.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涌现出了很多模范人物,如“”孔繁森、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新时期的活雷锋以及“抗洪勇士”等。(2)对于“新四大件”的落伍,你有何感受?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信息反馈】: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变化较大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②上网浏览、发E-mail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③人们排着长队买食油、棉布等生活必需品④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砖房,90年代盖楼房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显著变化表现为()A.全国各地皆以大米为主食B.鱼肉得到了充分的保证C.牛奶面包代替了稀饭馒头D.食品在消费中的支出下降4.作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我们要将他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时时、处处都要向他学习。每年的三月,全国开展向他学习,他就是()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5.下列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A.家庭实际收入的变化B.拥有家用电器的多少C.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D.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小结:心得: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课堂目标:1、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二、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流程【自主学习】1、为促进的再就业,从1997年开始,国家实施了工程。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再就业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市场调节,”的战略方针。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形式就业和已逐渐被告人们接受。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人们就业的主要渠道。农民的收入成为增收的主要渠道。2、我国在改革就业制度的同时,还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家明确提出“两个确保”,即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保障制度。【课堂展示】我国在改革开放前,人们要得到一份工作只能等待政府部门分配。现在,大学生毕业了,要找一份工作,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式?【信息反馈】1.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成绩表现在()①就业观念变化②就业渠道拓宽③就业规模扩大④就业服务体系形成⑤社会保障体系形成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2.我国现阶段就业的主要渠道是()A.公有制企业B.国有企业C.集体企业D.非公有制企业3.小王今年大学毕业,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制度,他的就业方式可以是()①自主就业②市场调节就业③政府安排就业④政府促进就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解除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后顾之忧的制度是()A.再就业工程B.社会保障制度C.希望工程D.扶贫5.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