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和外交课题民族团结和外交主备主核初三备课组使用者课型复习使用日期课时第24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记住五大自治区;识记“一国两制"的内涵。理解其意义。识记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理解其意义。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2、了解我们的国防建设与外教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建交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过程使用补充考点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2.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3.五大自治区:全国已成立、、、、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探究一: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有何异同?异: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二者自治权力大小不同。同:都行使自治权;都要接受国家统一领导。二、“一国两制"及香港、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1)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3)内涵:“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制度。(4)意义: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学生自学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点,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填空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三、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1.中共为贯彻“,”的基本方针,结束海峡两岸多年来紧张的军事对峙和人为隔绝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以缓和两岸关系,促进两岸人员交流。2.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领域交流更加广泛,人员往来频繁,增进了两岸人民民族情感,加深了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了解,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发展。考点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3.意义:。文化交流对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影响学生自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二、万隆会议1.时间:年4月。2.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3.与会国家:亚非29个国家。4.中国在会议上的作用:(1)周恩来提出“”的倡议被与会国家接受。(2)在“”的基础上,会议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的精神。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背景:(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2)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的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被蒋介石集团占据。2.时间:年10月,第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3.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第三世界及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支持。4.意义:(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中国成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1)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两国同意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从而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2)1978年12月,中美两国政府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自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2.中日建交(1)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华。(2)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达标检测1.把党中央多年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概括为“一国两制”的是学生根据提纲完成填空版基础知识识记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益及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