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VIP免费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5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5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5
26.《庄子》二则课题26.《庄子》二则主备人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3.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学习重点1.文言词语的积累。2.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学习难点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新课导引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代表。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简介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知识超浑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混沌:神话传说中管理中央的大帝,市面孔浑圆,无耳目口鼻。古人把天地未开辟前的状态也称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友好。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时:常常,时常。谋:商量。德:恩,恩情。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以视、听、食、息:用来看(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此独无有:惟独浑沌没有七窍。]旦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日:每天。](①如何理解《浑沌之死》?)【句段分析】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倏”与“忽”都是转眼之间的意思,庄子用这两个字做神的名字,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浑沌”是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答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倏”“忽”本是好意,但“浑沌”的生命之门就在于它的不开窍,给它开七窍,所以七日而死。“倏”“忽”的做法违背了事物的规律,所以好心办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呆若木鸡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为:给。已:停止,训练完毕。]【句段分析】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养斗鸡。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方:正。恃:凭着,依靠。]【句段分析】“虚骄而恃气”是鸡缺乏训练的表现。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过了十日,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犹:仍然。应:作出反应。晌: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句段分析】“犹应响影”说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