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年级语文下册《板桥题画二则》学案河大版VIP免费

九年级语文下册《板桥题画二则》学案河大版_第1页
1/4
九年级语文下册《板桥题画二则》学案河大版_第2页
2/4
九年级语文下册《板桥题画二则》学案河大版_第3页
3/4
河大版九年级下语文《板桥题画二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郑板桥的相关知识2、理解作者从画竹中悟出的道理3、了解中国文人对竹的喜爱4、领悟文段中蕴含的道理,品味清新俏丽的语言特色;5、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一、作者简介1.简介作者的生平及其在竹画艺术上的成就: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自幼丧母,早年的生活十分贫寒,在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12年的官场生活,目睹腐朽和黑暗,使他在61岁时愤而罢官归去,仍回到扬州,重新过着“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卖画生活,郑板桥诗、书、画、印皆有成就,号称“四绝”。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他几十年如一日,深思熟虑,不断实践,到了66岁时,其墨竹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圆润古秀。他的治印艺术虽不及书画艺术影响大,却是他书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特定形式,他在一幅画卷中常用印5-6方,最多则11-12方。二.文体阐释:题画:写在画幅上的文字。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而都是为了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板桥的许多题画作品除了阐述他的艺术观、创作意图外,还表达了关心百姓的思想感情。三、疏通字词1.注音:倏(shù)变相(xiàng)化机(huà)(jī)藐兹(miǎo)(zī)2.释义:倏:迅速;自尔:自然;化机:变化机巧;后学:晚辈,学生;藐兹:轻视这一点;变相:变化了的形态。四、问题探究(一)板桥题画第一则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2)各层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3)“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各指什么?(4)这一则强调了怎样的艺术创作规律?明确:(1)(2):可分两层或三层,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先描写了自己的清晨所见,描述了自己作画的过程,最后对自己的体会加以总结。(3)“眼中之竹”:竹的自然形态;“胸中之竹”:动笔之前,作者思想中的竹子的形态,是有作者的主观活动参与其中的审美意象,融入了作者的感受;“手中之竹”用手画出的竹子。(4)强调了“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道理。(5)小结:郑板桥不但善画,还善于总结经验,他在画竹实践中总结出的创作理论,颇具真知灼见。这篇文章便是郑板桥画竹及其技法的心得。第一则作者由“眼前竹”到“胸中竹”、“笔下竹”,最后总结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作画经验。(二)板桥题画第二则(1)“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什么?“胸有成竹”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人在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构思了一幅竹子的形象。现在常用“胸有成竹”来形容做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周密的考虑、计划或者安排,比喻做事之前就已经有了把握。(2)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因为虽然作画的技法不同,然而两者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即艺术要师法自然,独出新意,而不能“妄拟前贤”、“陈陈相因”,只有这样才能“脱尽时习”、“秀劲绝伦”。(3)小结: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虽“胸无成竹”,但有多年生活积累,信手拈来,亦成章法,与“胸有成竹”一个道理。这一则在对比中突出了板桥作画的特色,强调了板桥作画时的变化求新。五、拓展与延伸中国文人为什么喜欢竹?白居易《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健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他从竹子的本、性、心、节四种属性上,明确地归纳了它与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之间的一致性。六、译文:第一则、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板桥题画二则》学案河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