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题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7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理解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表现和危机出现的原因。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能力目标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阅读教材插图,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对历史的敏感性。通过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学习兴趣,直观教学内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情感目标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懂得闭管锁国、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落伍。培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重点点教学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农耕文明衰落和工业文明发展的比较,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难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本课出现了“近代化”“经营手段”“农耕文明”“工业文明”“雇佣劳动方式”“现代股份制”“经营方式”“四民”等一些高难度的概念,这些概念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理解比较困难,应作为难点处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复习旧知预习反馈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最远到达的地区、历史意义2、闭关锁国的影响听写互查小组计分预习反馈,自主学习复习巩固课堂导入出示投影: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和清《盛世孳生图》(局部)说说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两朝怎样的现象?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两朝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之际,潜伏着什么危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4课,去共同感受和探究《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生读课前引言,标画重点,了解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课主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导航自主学习,完成预习反馈。见学习与检测的自主学习部分快速记忆,到黑板上标记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课文第一目:郑和下西洋一二三组提出问题,四五六组接受挑战阅读第二目:闭关锁国四五六组提出问题,一二三组接受挑战阅读: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回答:(1)“不顾时世”中的“时世”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形势?(2)清朝统治者又是怎样“安于现状”的?(3)你对马克思的这段话有何感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明清经济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2、近代化因素萌发趋向的表现3、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展示解决疑难问题近代化因素萌发趋向的表现:1.传统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有一部分不务农了。2.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个别行业甚至出现带有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3.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商人的位置升到第二。思维拓展,活动延伸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请联系当今改革开放的现实,谈谈对外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性。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鸦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小结:康乾盛世时的统治者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紧闭国门,对内重农抑商,鄙薄科学技术,大兴文字狱。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到19世纪鸦片贸易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在殖民列强的挤压下,中国人民开始了举步维艰的近代化道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我们将在下学期的历史课中学习。学生重点理解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28中“议一议”P131材料阅读。自我测评《学检》随堂演练复习巩固并检测教后记板书设计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康乾盛世:手工业兴盛明清经济发展商业发达近代化因素农耕发生变化萌发的趋向商人地位上升对内:重农主义,对外:闭关锁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