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两极格局的终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讲述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历史,包括戈尔巴乔夫改革,苏东剧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本课教学设计将重点放在苏东剧变上,采用一问一答式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变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2.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苏东剧变。(二)教学难点苏东剧变的原因。●教学方法问答法,讲解法,图片辅助法。●教学媒体图片: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八一九”事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导入新课】(讲述)当今的世界上,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大家可以说说都有哪几强呢?(回答)(讲述)现在的俄罗斯是其中的一强,在俄罗斯之前的苏联,也是能够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一强。之前我们学习苏联建立的时候,曾经说过苏联这个词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22年苏联的建立,到它的解体,经历了将近70年的时间。那么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苏联最后会走向解体的地步呢?其解体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还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学完本课你就会明白了。【讲述新课】一、戈尔巴乔夫改革1.勃列日涅夫改革(出示图片,讲述)在赫鲁晓夫被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上台成为苏联新一任领导人。他在上台之后,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他并没有按照赫鲁晓夫的思路进行下去,而是从另一个思路进行的改革。他当政时期进行的改革有什么具体内容呢?(回答)(讲述)他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方面,他和赫鲁晓夫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只是在一些具体方面进行一些改革,而没有真正涉及到苏联问题出现的根源,所以他们的改革注定是不会让苏联真正走出注定解体的圈子的。2.戈尔巴乔夫改革(讲述)勃列日涅夫改革不仅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种模式更加僵化。他之后上台的苏联的另外一位领导人,也是苏联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他是谁呢?(回答)(出示图片,讲述)戈尔巴乔夫是在勃列日涅夫之后担任苏联领导人的。他前面的两位领导人分别针对苏联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了不同的改革,但是他们的改革并没有缓解苏联的本质问题,而是更加加深了苏联的困境。所以,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他首先在哪方面进行了改革?(回答)(讲述)他在经济上的改革并没有取得他想要的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将改革的目标转向了另外一个方面,他又进行了那方面的改革呢?(回答)(讲述)他在政治方面的改革都有什么具体措施呢?(回答)(讲述)想一想,这种改革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回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导致了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出现党派林立、纷争不已的局面。到1990年,伴随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尖锐并表面化,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二、苏东剧变1.苏联解体(讲述)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中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提出及泛滥,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方面的改革也没有取得成绩,而且还把苏联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暴露出来,使得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回答)(讲述)各加盟共和国开始逐步脱离苏联。这个脱离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回答)(讲述)之前加入联邦的国家一个个开始脱离了联邦。终于在1991年的8月19日,发生了影响苏联整个局势的事件。什么事件呢?(回答)(讲述)“八一九事件”被镇压下去了,苏联终于走向了解体的结局。这次事件以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是丧失领导国家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