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的复杂情感2、品读课文,学习作者朴素真诚的写作语言3、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思想【学习重难点】:1、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及朴实的表达方式。2、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预习导学】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诞生()椽子()溺爱()教谕()龙肝凤髓()蹿房越脊()孤苦伶仃()浑浑噩噩()光大门楣()家徒四壁()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13)第一层(2——10)第二层(11——13)【合作探究】1、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2、作者究竟怎样看待自己去济南这“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3、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线词语,思考其中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梁饼子吃苦咸菜。【拓展延伸】说说你觉得季羡林的童年是怎么样的?你的童年跟他的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本文回忆了我的童年生活,再现了20世纪初山东农村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达标检测】我的童年(节选)季羡林到了学校里,用不着()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都到假(jiājià)山后,或者一个盖()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shìsì)的大看起来。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有时候看到天黑,才摸黑回家。我对小说中的绿(lùlǜ)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都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shǔshù)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也想当那样的英雄。鼻子一哼,冒出一道白光,白光里带着宝剑,射杀坏蛋,然后再一哼,白光和剑便(biànpián)回到自己的鼻子里。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戳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就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连树木也能戳断。我信以为真,也想练成铁砂掌,便猛戳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xuěxuè)直流,疼痛难忍,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了练习。1.“戳”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1)把假的当做真的。()(2)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3.请用“\”划去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正确的一个词语。“闲书”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疼苦快乐幻想趣味)。4.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最喜欢看闲书?请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5.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你能把你最喜欢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6.请用“fáng”的读音组词并填到文中的括号里。7.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掉。8.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吞吞吐吐()陌生()细嚼慢咽()【教(学)后记】参考答案【预习导学】2、(1)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