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梅岭三章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把握重点词语的字音,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过程方法: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情感态度: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及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及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难点: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法选择诵读讨论赏析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诗文,初步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3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提问:指名背诵《过零丁洋》。同学们,谁知道诗歌“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是谁写的?(陈毅)对,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梅岭三章》也是由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元帅诗人”陈毅同志写的,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一、揭示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先学1.要求学生自读课下注释、小序和诗篇,了解这组诗及其作者的创作背景。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理解小序和诗篇大意。3.反复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意,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及坚定乐观的革命信念。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了解作者: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素有“元帅诗人”和”一代儒将“的美誉。2.读准字音丛cóng莽mǎng旋xuán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钱)dàng应(有)涯:yīngyá3.引导学生理解小序,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伏丛莽间”的“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1.背诵《过零丁洋》2.看屏幕,听老师要求,明确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步骤及学习方法。3.学生看屏幕出示的问题,了解作者,掌握字词,读诗前小序,自主思考,理解1.指生背诵《过零丁洋》,教师点评。2.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具体学法指导。3.多媒体出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先学,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并指正。当中20多天。“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4.小序作用:小序写诗人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缘由与背景(板书:小序交代创作缘由及背景——重伤患病被围,“虑不得脱”。)小序内容。知道作诗的背景和缘由。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5.播放课文范读,把握节奏和韵律。6.指名学生朗读7.学习第一首诗A.齐读,指名朗读并翻译第一首诗:我现在被敌人重重包围,难易脱险,就要牺牲了,然而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我所想到的是我们为革命事业(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艰苦卓绝的战斗。尚未彻底打败敌人。如果在战斗中牺牲,我将在黄泉之下(阴间),召集牺牲的将士们,彻底斩杀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誓死推翻反动统治。B.赏析(小组合作学习)(1)第一句是什么句式?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开头句是设问句式(修辞—设问),振起此诗乃至这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悲壮。“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并能英勇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2)第二句表述了什么意思?“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述了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包含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3)三、四句引用旧时迷信传说,“泉台”、“阎罗”等词各指代什么?这种说法是否有损陈毅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泉台”借代“黄泉”指逝者所去阴间;“阎罗”借指国民党反动统治。无损诗人革命家的形象。产生的艺术效果:诗句中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跨敌人的遗憾,所以诗人说即使自己牺牲了,到了阴间,也要召集旧部下的英魂,和阎罗战斗到底。虽是迷信的说法,却把作者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继续战斗、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