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开放与交流一、课程标准1.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2.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二、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影片欣赏”“小组合作”“鉴古评今”等活动形式,分析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理解开放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文字和图片,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描述和体验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领悟相关的历史观点和价值情感,能从具体史实和案例中提炼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色,通过对开放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强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表现。教学难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原因。四、教学设计:出示马可·波罗像,猜猜他是谁?(学生答),你能说说他的情况吗?(学生答)现在,让我们与马可·波罗一起远行吧!<马可·波罗中国游>出示丝绸之路图,请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路线。提示:路线应为“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到达哪里。”(学生讲述路线)师:这就是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出示视频与问题,问:马可·波罗到达大都后看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元帝国是怎样一个王朝?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视频,等一下交流彼此的收获。提示: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如果前面的同学所回答的与你相同,且你有新的补充,请你以下面的方式来回答:“我同意以上同学的说法,此外,我还认为………”(生:元朝是个开放与交流、繁荣的朝代)不久马可·波罗以其精明能干、年轻有为备受元世祖器重。于是他多次奉元世祖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3年。后来马可·波罗又游历到东南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在那里他看到了遍地的刺桐树和刺桐花,于是就问这是哪儿?(泉州)马可·波罗在泉州一住就是好几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组图片来揭开谜底吧!出示泉州的图片进行简介。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P119-121与这组图片资料展开同桌合作学习,从而解决心中的困惑!(资料与问题见合作单)提示:同桌合作完成问题,然后推荐一人汇报交流。(生:…………)师:泉州是元代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一个缩影。一晃17年过去了,落叶归根,马可·波罗就要回家了。〈马可·波罗回乡记〉问:在泉州的他会选择哪一路径回家呢?(海路)出示陶瓷之路图,请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波罗离开中国的路线。(学生讲述路线)问:这条海路叫什么?又名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又名陶瓷之路)问:为什么他选择走“陶瓷之路”?(学生讲述理由: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泉州临海,季风的影响,陶瓷易碎,海运成本低……)问:猜猜看,马可·波罗带回家的会是什么物品?(书籍、火药、指南针、造船技术、丝绸、瓷器、茶叶……)以相关图片来印证学生的猜想。问:猜猜看商船送马可·波罗回家后带什么物品回国?(生:铜器、玻璃器、阿拉伯文化等)亦以相关图片来印证学生的猜想。问:从来回的物品中可以反映出什么?(交流是双向的,陶瓷之路也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沟通中西方之间友谊的桥梁,从此在西方,中国陶瓷开始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而外国人也开始把我们中国叫做China)。〈游后感〉从刚才跟随马可·波罗游历中我们感受到:元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朝代,通过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元朝与世界加强了交流,而这种交流是双向的。这一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繁荣,反过来,这样的繁荣又影响到元朝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边述边出示板书)(板书)问:元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帮助老师解决这一难题(资料见合作单并结合课文内容)提示:首先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然后组内交流,归纳意见;最后推荐代表,汇报成果。(生:……)师总结,出示答案。(元帝国的统治区域空前广大,扫除了诸多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