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第二课时教案【考点解读】一、民族原则1.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现阶段,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内涵分别是什么?(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平等的权利,民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2)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敌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4.列举国家近十年来促进民族繁荣的措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二、坚持民族政策1.什么是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2.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5.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怎样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为什么要大力提倡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1)历史发展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2)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3)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2.中学生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中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当堂巩固】一、判断题1.各民族在发展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但绝无优劣之分。()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二、单项选择题1.2010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十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①有利于实现民族的共同繁荣②有利于巩固国防③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④可以完全替代西部人民的努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009年8月25日,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展览充分介绍和展示了五个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少数民族人民的艰苦奋斗③国家的安定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A.平等、团结、共同繁荣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安定、和谐、团结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新中国成立之前,民族地区几乎没有真正意义的学校,文盲率非常高。如今,民族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已达72711所,在校生3450.3万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达115.35万人,比1950年校长886倍,这表明()A.我国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