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学问和智慧》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VIP免费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学问和智慧》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3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学问和智慧》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3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学问和智慧》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3
十一学问和智慧学习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学习重难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一、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陶冶()寸积铢累()大窾()矻矻穷年()探骊得珠()犀锐()2.将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写在合适的句子里。A、惟有……才……B、虽然……但……C、纵然……也……D、不但……而且……①有一种人,读书不多,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②他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③世间有缺乏智慧的人,也有缺乏智慧的书。④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不是浮光。3.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可以作为警句名言记诵。请写下你积累的其中的两句。①②二、展示(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反复诵读,讨论文并归纳,理清章结构2.这是一篇议论文,读议论文首先要读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同学们预习过了,来说说罗家伦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答:3.这篇文章讲的是学问和智慧,那什么是学问,什么又是智慧?请一个同学就自己平时的认识来说说。答:(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请同学们花两分钟时间精读课文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理解学问和智慧的,不过文中是以比喻的方式进行阐释的,要求同学们用平实的语言分别给学问和智慧下定义。答:2.学生集体朗读第一节,进一步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定义并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3.结合文章内容问题: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答: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答:三、反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陶冶(yě)斧凿(zuó)蓦(mò)然矻(kū)矻穷年B犀(xī)锐晦(huǐ)塞探骊(lí)得珠滋(zī)养C两颚(è)禁锢(gù)鞭辟(pì)入里茎(jīng)衣D荒于嬉(xī)兀(wù)兀穷年饶(ráo)舌凋(diāo)谢2.在下面各句的括号旁填上相应的成语(1)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2)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3)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样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4)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4.在第二节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妙处?答:一、预习:(略)二、展示:(一)1.略2.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问与智慧”,是个并列短语,是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二)1.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三、反馈:参考答案:1.略2.略3.略4.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学问和智慧》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