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学习目标1.理解法律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了解法律的作用;2.掌握违法行为的种类、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分类;3.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和控制,做知法守法的人。二、活动方案活动一:建构知识框架法律的显著特征:、、。走进法律规范作用法律的作用保护作用做违法行为知一般违法行为法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守法法不可违违法行为——犯罪用犯罪的含义、特征法犯罪应受刑罚处罚主刑的刑罚种类人附加刑认清犯罪危害防患于未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活动二:知道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材料一: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是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通过第六次修正,由胡锦涛主席签署第五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的。材料二:据《扬子晚报》2009年1月2日报道:江苏如皋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单定方受贿案,经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单定方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80万元。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法律具有哪些特征?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2.我国法律有哪些作用?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犯罪、刑罚完成下列表格并回答问题:内容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犯罪(1)从上表可知,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更应如此。你知道我国对犯罪分子实行的刑罚包括哪些种类吗?请列举几种。活动四:认清犯罪危害并预防犯罪材料:学生吴某,已满14周岁,在学校经常逃学旷课、打架斗殴、欺负女生,还经常小偷小摸,虽被老师多次教育仍不悔改。后因到某电子市场偷钱包,被公安局拘留15天。吴某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认为是学校领导到公安局说了他的坏话,于是在教学楼放火报复,造成几十万元损失,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教学楼放火”这一行为给吴某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什么危害?(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你有何警示作用?活动五:课堂反馈1.连线题:刑事违法行为骑车闯红灯持刀抢劫民事违法行为贩卖假币欠债不还行政违法行为非法携带管制刀具损害他人名誉2.案例分析题:某校学生王某,初一时经常旷课,并做些损人利己的事。初二时多次小偷小摸。初三时纠集几个人到居民家里抢劫,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王某的什么行为已构成犯罪?请简要说明理由。(2)从上述案例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七下)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识别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3.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给予我们的关爱,学会感恩,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二、活动方案【活动一】基本知识梳理(要求:对照课本,体会知识框架的内容,5分钟)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对其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公、检、法及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的常用手段打官司是最有效的手段诉讼的三种类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机智勇敢、不能硬拼法律护我成长家庭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抚养、监护的职责【活动二】知识点过关★(组长组织成员按要求掌握下列知识点,15分钟)1.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3.四大外界保护:(1)家庭保护(重要性、内容)(2)学校保护(重要性、内容)(3)社会保护(重要性、内容)(4)司法保护(含义、要求)4.自我保护: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