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三节科教兴国的重托[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能力: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3、知识:充分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同时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的含义,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难点: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怎样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创新精神?第一课时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由于本课时内容主要是讲述教育方面的,是第二节的延续,所以提到前面,作为第一课时。一、导入: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二、揭示教学目标三、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四、检查预习效果五、教师点拨(一)考考你关于我国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下文要涉及到的,如义务教育的特征、年限、容易把受教育误解为只是一种权利等问题(二)信息平台资料补充1:关于教育具有(强制性)的事例。资料补充2:教材P55我国教育的成就。(普及性)资料补充3:1996年底,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三家联合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缴杂费,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缴借读费,除此之外,未经三家联合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学校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免费性)(四)理论前沿针对受教育不仅是个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的问题,过渡到:(五)各抒己见:展示《父亲不让女读书少女与父对公堂》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这位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作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2)如果是谢友兰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进一步说明: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六)开动脑筋阅读教材P68金靖和特殊学生的故事,想一想:1、这些小孩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这些小孩会给金靖怎样的回答?2、你怎样理解这位重新回到教室的学生的做法?你能设想一下这群小孩和这位特殊学生的将来吗?3、假如这些小孩在你的身边,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你将怎样帮助他们?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拥有的受教育权是多么的可贵,我们要珍惜,要充分享受自己受教育的权利。(七)学以致用材料分析:小明是某校初三,面临初中毕业,班上的同学都在认真地复习迎考,他却整日无所事事,经常迟到旷课,违反校规。当同学、老师、家长为他着急和担心时,他却满不(个人)(通过受教育)(国家)在乎地说:“我是未成年人,应该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还有《义务教育法》必须保证我初中毕业,所以我才不担心呢!”学校经过多次对他的教育无效,最后对小明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处理?分析: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他的言行。2、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3、假如你是小明的好友,请帮助他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归纳:小明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义务教育法》具有强制性,小明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认真完成学业,遵守校纪校规。小明只有认真学习,立志成才,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