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美好的明天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有的精神和行动。教学重点难点艰苦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的关系。教学过程改进意见(一)自学检测说一说:说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恒念物力维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辨一辨:对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有几位同学在这样说:同学甲:“都什么时代了,还提艰苦奋斗!同学乙:“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别的同学吃的、穿的、用的那么高级,我也要如此。”同学丙:“父母过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吧,那是没有办法,生活水平低嘛,现在不同了,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穿名牌服装多酷!”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二)师生交流各抒己见:“她,一年伙食只花8.35元”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一名女大学生,她来自江苏农村。读高一时一场车祸使她休学在家一年。父母为给她治病四处举债,最后连唯一的房子也卖了,加上还在读中学的弟弟,一家四口只能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因为她是贫困生,学院每月都发给她140元的困难补助,但她决心要自强,用这笔钱攻读“双学位”,所以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她每隔一周或几周才进食堂消费一次,每次消费金额都是0.15元,整个2004年,她的伙食只花了8.35元!原来这名女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在食堂里掏钱买过饭菜,基本上是靠在食堂里捡吃馒头、剩饭剩菜,坚持苦读的。组织讨论:(1)这位女大学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2)我们青少年在学习上、生活上应怎样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三)巩固训练(1)、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民主法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参与政治生活2.公平正义: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自觉维护正义3.诚信友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的文明之花4.充满活力: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基本路线、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5.安定有序: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反馈提高(2)、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4.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5.加强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教学后记备课组长意见(签字)教务处查阅(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