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第1单元亲近社会第1课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目标1、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2、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学习重点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去践行学习难点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法提示问题讨论法、阅读感悟法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知识网络:网络构建:(1)物质生活变化1、体验生活变化(2)文化生活变化(一)感受社会变化(1)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化2、领略现代文明(3)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及新问题、新挑战(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个人离不开社会1、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2)社会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二)关心社会发展(1)具体途径2、从关心时事做起(2)重要意义(3)辨明认识(1)理解“看客”现象1、克服“看客”现象(2)亲社会行为及意义(1)含义和内容(三)学会亲近社会2、遵守社会公德(2)重要意义(1)表现3、善于明辨是非(2)要求(1)自觉履行公民义务1、忠于职守(2)全面认识并承担责任(四)自觉服务社会(1)争做自愿者2、乐于奉献(2)为人民服务二、问题归纳:第一课第一框☆1.人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途径是什么?(P2.2)☆2.推动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3.2)☆3.我国目前主要面临那些问题?(P5.5)☆4.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什么?(P5.倒1)第一课第二框1.☆什么是人类社会?个人为什么离不开社会?(P6.倒1)2.为什么说“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P7.1)3.社会能不能离开个人?为什么?(P7.中)4.了解时事的途径有哪些?了解时事有什么好处?(P7.倒1)5.青少年为什么要关心社会?(P8)第一课第三框1.☆什么是亲近社会?为什么要亲近社会?怎样亲近社会?(P9)2.对社会的冷漠情绪主要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怎样做?(P9)3.☆什么是社会公德?☆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P10)4.青少年怎样做到明辨是非,抵制社会不良现象?(P11.中)第一课第四框1.为什么要履行职责?(即“为什么要服务社会?”)(P12.1)2.公民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P12.1)3.怎样亲近社会、服务社会?(P12-15)三:温故知新(一)、填充题:1、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改造着。2、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不断提高,不断变化。人们往往从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用于的消费不断增长,、、、、等,已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生活内容。4、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断增强,积极参与本地的、、等政治生活。5、人类社会从原始的野蛮时代到创立古代文明,从古代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是、、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6、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大的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7、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8、在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9、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新的挑战,、、、、10、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11、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二)课堂训练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有学业进修、技术培训、上网浏览、休闲娱乐等,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了A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B文化生活日益丰富C政治生活日益扩大D民主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2、“鼓起来的钱袋子,多起来的私人轿车,靓起来的衣着服饰,快起来的通信方式”反映了我国百姓的生活变迁,对于这些日常生活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变化的原因是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既表明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表现为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③表明了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④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A科学技术B自然资源C劳动者的数量D教育4、有关现代文明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①经历了从原始的野蛮时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