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义务》讲学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懂得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意义。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2、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课前预习: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什么是公民的义务、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3、公民的义务的分类4、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课后检测:小赵,18岁时应征入伍,在某海岛驻防。每当人们合家团聚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坚守岗哨,时刻待命。服役期间,他苦练军事技术,积极参加部队举办的文化夜校。退役后,他开了一家小餐馆。他诚信经营,每月主动到税务部门缴纳各种税款。他童叟无欺,深得顾客信赖。他为人正直,主动写信给工商局反映一些工商管理人员在维持市场秩序时的粗暴行为,建议文明执法。他深得当地群众信任,在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光荣当选为镇人大代表。(1)小赵的经历中,他依法行使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履行了哪些基本义务?(2)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公民都可以“扮演”好各种角色。结合小赵的经历谈谈怎样才能扮演好“公民”这一角色。《忠实履行义务》讲学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能力目标:提高践行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人的公民。●教学重点与难点: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课前预习:1、搞清楚法律鼓励的行为有:--------------------------------------法律鼓励我们做的,我们应当怎样做?2、法律要求的行为:---------------------------------------------对于法律要求的行为,我们应当怎样做?3、法律禁止的行为有:------------------------------------------------法律为什么要制裁违法犯罪?对于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应当怎样做?课后检测:1、案例:毛甲、毛乙、卞某三个人于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只小熊猫,三个人不顾一切的去追扑。三个人用石头、木棍一顿乱打,把熊猫打昏了,并用藤条将熊猫捆起来往家里抬。由于捆绑不得法,致使小熊猫在半路上就死了。三个人将熊猫抬回家交给父母,父母将熊猫皮剥掉,肉煮吃了。后被有关部门发现,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思考问题:①毛甲、毛乙、卞某受到法律的制裁是他们的初衷吗?②他们为什么会触犯法律?③毛甲、毛乙、卞某的行为是法律鼓励的、要求的,还是禁止的?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④法律为什么要制裁违法犯罪?⑤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2、、对以下宪法规定的内容,请指出它们分别体现了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哪一方面要求。(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公民就应积极地参加植树劳动,种植和保护林木。(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的义务,公民必须履行。(3)我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所以,我们决不能做侵占或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的事。3.阅读《沈芳的一天》,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06年3月15日,早晨6∶00,沈芳吃完早饭,安慰了生病的妈妈,背起书包上学去。她按着绿灯指示,沿着斑马线穿过十字路口来到学校。老师告诉她,她写的两篇小说在《微型小说》杂志上发表了,她听了很高兴。中午,沈芳在学校食堂吃过饭,在回教室的路上,看到几个同学在欺负畲族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对几个男生批评教育,要求他们团结少数民族的同学。下午4时,为了配合“3·15”宣传,沈芳所在的普法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进行了一次法律宣传,解答了消费者提出的有关问题。放学回家,沈芳路过菜市场,看到市场管理人员在维持市场秩序时态度粗暴,回到家马上写信给工商局,建议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