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黄河颂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朗诵、欣赏能力。过程方法:学习感情朗读的技巧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保护黄河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方法“情境体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学过程课前检测提问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字音字形澎湃()哺育()屏障()()气魄()巅()狂澜()词语解释气魄狂澜哺育导入新课(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全诗共有八个乐章,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他的第七章《保卫黄河》.《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怒吼吧,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讲授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配乐《黄河颂》)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三、内容研讨,赏析词语(一)序曲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生答:伟大坚强读朗诵词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生答:拟人。(二)主体:望黄河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三)主体:颂黄河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