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第一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在特定情况下自我保护的方法。(2)掌握在特殊条件下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运用法律保护好自己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案说法,以例用法,通过现场调查、生活在线、智勇闯关、智慧导航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善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不良行为会导致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进而能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防微杜渐,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相结合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张照片。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乌龟有不怕打的壳,刺猬有锋利的刺,鹿有善于奔跑的腿,犀牛有坚硬的角。那么,我们未成年人也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第1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教学数据链接: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意外死亡的人数,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消失。思考回答: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遭到的侵害有哪些呢?2)未成年人为什么容易受侵害?生回答:(略)师: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缺乏生活经验,生理、心理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所以容易遭受不法侵害。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法律为主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大领域。但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智慧导航:一、为什么要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板书)生思考回答:(略)师归纳:1.社会生活中,伤害未成年人的事件时有发生;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受伤害;3.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师强调:真正的护身符是自我保护。(过渡)为了了解我们同学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现场调查。请同学们据实回答。(投影显示)现场调查有关信息。学生把自选答案写在纸上。随机找一组同学,了解他们的选择情况,并作个统计。如第1题:选“A”的有几个,选“B”的有几个等。最后请把统计的结果以“1、A几个;B几个…”这样的格式写在黑板上。然后出示正确的选择。师:同学们的选择非常棒,说明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很强,我为你们的表现感到自豪!(如果有学生选择不正确,教师予以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则相关的案例。生活在线:(课件显示)学生丁某平时学习不认真,也不听父母老师的教育,经常出入舞厅、网吧。丁某在网吧曾经被三个男青年殴打和勒索。有一天,丁某独自在家时,这三个男青年找上门来。丁某给他们开防盗门,还拿出饮料招待他们。然而,三人丝毫不为他的殷勤所动,反而在他家翻箱倒柜,找到了两千多元钱和项链、戒指、手表等贵重物品。丁某求他们不能拿走,一个男青年拿起菜刀威胁道:“要东西可以,先跟我们走一趟。”在这种情况下,毫无防范意识的丁某又犯了错误,跟他们上了一辆出租车。当晚,丁某被绑架……想一想:1.丁某本身存在哪些错误的行为呢?2.丁某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3.丁某的遭遇给我们带来最主要的教训是什么?生回答:(略)师引导并提醒:未成年人要认真学习,防微杜渐,遇到不法侵害要学会保护自己,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知识在线:如何理解“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生思考回答:(略)师引领:未成年人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的保护相配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课件显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