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习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学习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2.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可上网查阅小说《城南旧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送别》,询问学生听完后有什么感觉?(歌曲用音乐的语言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离愁别绪,离别的惆怅和失去亲人的悲伤,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失意怅惘尽在不言之中,而课文使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而已。只要学生领会到这层感情基调,就进行课文赏析了。)二、感知内容1.字词肿胀zhǒngzhàng花圃huāpǔ叮嘱dīngzhǔ:反复嘱咐。恐惧kǒngjù:惊慌害怕,惶惶不安。骊歌lígē:告别的歌。2.由“骊歌”这个词的意思,联系课文你知道“我”在告别什么?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告别小学生活,小学毕业等)文章围绕小学毕业还写了哪些事?写了哪些人?(眼前事)(参加毕业典礼------典礼开始--------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典礼结束,回家所见)有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全文围绕什么来写的?(毕业典礼-------明线)由眼前事还引发了哪些回忆?综上理清一下思路1)、不同角度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2)、插叙赖床不起一事爸爸爱花让我汇款3)段落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三、合作探究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一语双关,一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的离开人世。)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暗线)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事件交错而不凌乱。)4.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感觉父爱。第二课时一、课文导入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二、研读赏析1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爸爸的语句,体会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