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幼时记趣教时2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个性化处理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而流利地朗诵课文,能准确地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2.能体会作者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渗透的感情,表现的童年的乐趣。教学手段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步骤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二、指导学生准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可从回忆童年趣事导入,引起学生共鸣(2)教师指导朗读,抓住难句,指导句中停顿,要求学生在句中做上换气记号。私/拟作/群鹤舞空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生放声朗读,不仅流利,而且正确停顿。三、指导学生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字字准确落实1.简介文言文词语的特点。现代汉语一般用双音节词,文言文一般采用单音节词,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回忆张大太阳2.有些句中词语的顺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适当变动,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可以用几个词简言之:补——增补适当的内容。调——调换词语的位置。省——省略不必要的内容。先给学生感性认识,具体做法,结合具体语句的翻译。3.学生自己试翻译课文的第1段,指出学生翻译中的问题,教师订正。4.学生试翻译第2段,教师订正翻译中的错误,并且将“省”与“调”具体运用。省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之,无实在意义,不翻译。)调徐喷以烟4.读第3段,学生试翻译成现代汉语。强调以下几个句子。补使与台齐实为“使之与台齐”。以……为……把……当作……5.读第4段,学生试翻译。强调以下几个句子:(1)见二虫斗草间见二虫斗于草间驱之别院驱之于别院原句省略了“于”字(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表被动三、布置作业1.背诵,理解书下的词语。先整体感知文章: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请两名学生上黑板默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2.请学生上黑板将所默写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二、分析课文1.本文记叙了幼时哪几件趣事?给这几件趣事各拟一个小标题。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2.记叙趣事的过程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趣?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喜欢探索自然奥秘。3.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明确: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明确: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4.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5.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6.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三、小结1.整理多义词:之、其、为、以。心之所向故时有物外之趣常蹲其身之昂首观之其项为之强使其冲烟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为二虫尽为所吞以以虫蚁为兽以虫蚁为兽2.整理“省、调、补”的句子。板书设计幼时记趣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细致的观察力鞭打蛤蟆之趣丰富的想象力教学后记这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的文章,能引起学生共鸣。故文章虽长,却不难理解,学生比较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