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4.3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第3课时总第12课时)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和意义。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2、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违法与犯罪2、经济生活中的原则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法律维护公共秩序1、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工具上的秩序2、相关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二)法律维护公共安全。师:什么是公共安全,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交流展示:请同学们看以下两则案例:以案说法。1、2001年3月16日凌晨,犯罪分子靳如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国棉三厂宿舍等四个地方相继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爆炸案,致使108名无辜群众死亡,38人受伤。靳如超为此受到了法律最严厉的制裁。2、某修理下水道的工人李某在修完郊区的自来水管后,已接近傍晚,为了赶回家,忘记了盖上井盖。幸好被下夜班的王某发现,才避免了多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后来,经调查,公安机关对李某依法给予警告。(1)请你分析上述案例中人的行为是什么行为?(2)上述案例中的人分别受到了怎样的法律制裁?生:读案例,思考、讨论回答。师:(肯定学生的回答)上述案例中人的行为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于那些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要根据刑法予以惩处;对于那些尚未触犯刑法的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则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制裁。那么什么是公共安全呢?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生:回答略。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既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过失的;既可以是已经造成实际的伤害后果,也可以是已经对多数人的安全构成威胁。3、维护公共安全的法律规定(1)法律严禁违反枪支、弹药、刀具、危险物品等管理规定的行为。(2)法律严禁违反特种行业、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3)法律严禁影响交通运输安全、违反民用设施、施工设施安全规定行为。4、我国法律严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对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依据《刑法》予以惩处。(2)对尚未触犯刑律的妨害公共安全违法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三)法律维护正当的经济秩序2、经济原则:公平、平等、诚实信用(四)违法犯罪要受法律制裁1、违法与犯罪的涵义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精讲点拨:一般违法犯罪区别表现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不同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触犯刑法处罚方法不同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警告、拘留、罚款等主刑、附加刑联系首先,二者都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其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它们都从不同程度上,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再次,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二者没有不可愈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五)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性质和关系⑴公安机关是我国政府部门中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在公安机关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工作人员是人民警察。《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⑵人民检察院是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我国的检察机关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组成。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最高检察机关。⑶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在我国法院的组织体系中,有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关系1、三者关系:各司其职,互相...